口罩有哪些功能?
御寒、防曬、保濕、遮羞、隔絕(污染物、過敏原、病菌)……臺灣有許多人習慣戴口罩,在臺灣不同的場所,經常可以見到佩戴口罩的民眾。臺北捷運車廂中戴口罩的小女孩(右)。
在大陸,如果街頭頻現口罩族,那多半是個霧霾天,或者風沙漫天柳絮飛舞。室內還戴著口罩的人更是稀少,大概不是感冒生病就是過敏。
秋冬時節去臺北,由于皮膚問題,我成天戴著口罩遮護,卻不覺得突兀。放眼望去,大街小巷、寫字樓、商店中的口罩族大有人在。
有人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天,還包裹得嚴絲合縫。式樣從醫用口罩到時尚設計款各不相同,看去也不像全出于身體原因而戴。
臺灣人為什么喜歡戴口罩?口罩如何融入日常?在有限的臉書好友中檢索“口罩”一詞,已有不少圖片貼文結果——“過敏長痘有礙觀瞻”“感冒咳嗽”“騎機車要戴”“室外防污染”“擋臉一秒變正妹”“六親不認玩消失”“花式口罩拗造型”……
好友K是臺灣大學英文系畢業的碩士,她對我關于口罩的疑問絲毫不感到意外。“好多從境外來的朋友都會問啊,臺灣人為什么成天戴著口罩,好奇怪。”她列舉的理由除臉書中提到的那些,還有“公共場所防病菌”“出門沒化妝擋一下”“早起臉很臭別看我”“身體不舒服想戴”等。
臺灣人囤積口罩和日常使用的習慣,源自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后。疫情爆發突然,臺灣民眾爭相囤積口罩渡難關,不管走到哪里都戴,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。市面上出現搶購風潮,口罩一時間供不應求,人們對醫用、紗布、活性炭等口罩的認知度和依賴度也顯著提升。
經此一役,臺灣民眾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。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衛生教育,都會強調有需要時就佩戴口罩,來保護自己和關愛他人,一些家庭也會囤積口罩以備不時之需。隨著人們對口罩功能性認識的提升,日常佩戴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,口罩的樣貌也更多元。
有網友粗略概括,臺灣人戴口罩的情況大致呈現:北部>南部,女生>男生,年輕人>老年人。根據臺灣人口分布密度,臺北市在全臺首屈一指。行走在熙來攘往的都會,佩戴口罩成為適度與他人拉開距離,減少人流密集場所有害物質感染的手段。
在口罩使用的性別差異上,女生愛美或化妝者比男生多,相對更注重口罩的修飾或遮瑕作用。同樣的過敏或長痘情形,女生或許備受困擾緊張應對,男生卻能淡定地袒露滿臉青春。至于化妝不到位或熱衷修飾臉型的口罩支持者,大多是女生。
臺灣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人。
不過在年輕人之中,男女佩戴口罩的差異較之長輩有縮小趨勢。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成為口罩族,口罩如今儼然成為個性符號和衣飾延伸。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逛逛,彩色口罩、印花口罩、格紋口罩等都不難見到,黑色口罩更是藥妝店全年熱銷款。貓狗嘴部、嬰兒賣萌、海綿寶寶等圖案吸引眼球,富有想象力,活力和趣味十足。
臺灣多年前已從日本引入了“口罩聯誼”,“口罩依存癥”現象也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。懶于或不愿袒露表情,乃至拒絕進一步社交,背后的退縮封閉心態和對人際交往可能帶來的傷害讓人擔憂。
臺灣現在甚至有亞洲唯一以口罩為主題的觀光工廠,因為家家戶戶離不開口罩,有民眾在參觀時說可以多買點備著,既可自用,又能將口罩作為伴手禮送人。
在參加戶外跨年活動時,比如匯入人海欣賞臺北101燈光煙火秀,年輕人也紛紛戴上口罩,既能適度為面部和咽喉保暖保濕,又在一定程度上隔絕了污染空氣。若還能標榜個性凸顯時尚,何樂不為呢?